为全面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,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,日前,龙津桥社区扎实开展环保系列活动,引导广大居民注重环保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。
强化宣传营造。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环保意识,在今年的“六五”环境日暨安徽环保宣传周活动期间,社区党总支紧扣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”主题,广泛采用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、举办宣传讲座、走访入户宣传等方式,向社区居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理论宣讲,科学普及绿色低碳生活、垃圾分类等方面知识,弘扬生态文化,传播生态环境行为规范,推动公众参与。工作人员还向居民讲解相关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,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,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向大家讲解日常生活中与环保息息相关的实例,阐述环保的重要性,呼吁大家绿色生活、绿色消费、节约资源、减少污染、垃圾分类,让环保宣传进小区、进庭院、进校园,进商户,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。
控烟禁烟行动。活动中,社区工作人员在楼道、电梯内张贴规范的禁止吸烟标识及发放健康宣传资料,积极向辖区商铺店主、小区居民宣传吸烟与被动吸烟所造成的危害,讲解新型清洁能源的环保、热值高、污染物排放少、价格实惠等优点,引导居民使用清洁能源,不焚烧杂物,不燃放烟火爆竹。同时结合世界环境日、爱国卫生日、世界无烟日和日常环保宣传活动,劝导居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,不随地乱扔烟头,讲文明、讲卫生,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,争做无烟环境保护的模范市民,积极投身环保行动中去。
居民龚之桂说道:“有时候一进电梯,就能闻到烟味,孩子熏的喘气都喘不过来,我非常支持社区这次的控烟活动。以后见到在电梯内抽烟的人,我也会进行劝阻,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,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环境”。
病媒生物防治。为了有效降低媒介疾病传播的风险,社区党总支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起来,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各小区居民楼道、绿化带、下水道、垃圾桶旁的毒饵站进行病媒生物检查工作,规范毒饵洞设置及毒饵站警示标识,确保毒饵站附近干净、饵站内药物持续有效,灭鼠不留后患。并对小区内花圃、树木、垃圾桶、楼道、井管道口等重点位置进行药物喷杀,清除各种积水容器,防止蚊虫滋生;工作人员还集中清理了辖区卫生死角,包括清理蚊蝇孳生地和鼠、蟑栖息场所,从源头上预防流行疾病的传播,减轻了病媒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,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。
黑臭水体整治。龙津桥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,基础设施差,污水管道堵塞和旧化粪池破损现象较严重,是典型的老旧小区。且部分地势偏低,排水沟淤堵,从而出现黑臭水体的现象存在,给群众生活、出行带来极大困扰。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,打造宜居美丽社区,防治水污染、改善水环境,龙津桥社区党总支扎实开展“整治黑臭水沟,提升人居环境”卫生整治活动,对堵塞低洼易积水路面进行排沟引流施工,将黑臭积水通过引流的方式排出,及时恢复道路通行。为巩固治理成效,社区党总支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,持续强化环境整治日常管护工作,防止反弹,确保沟渠“长治久清”,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。
“之前我家楼下的污水随意乱排,一到了夏天,恶臭难忍,我们都只能绕道走。治理过后,臭味没了,环境也干净了。”住在大市场小区的张女士说。
“党建“红”引领黑臭水体整治。环保“绿”。社区党总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持续推进“双进”活动走深走实,常态化开展“靓丽星期五”志愿服务活动,聚焦“二边一部”(河边、路边、城乡接合部)、集贸市场、小区楼院和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,开展清理乱堆乱放、整治乱贴乱画、规范乱搭乱建等,确保清扫保洁全覆盖。
近期由于雨水较多,小区绿化带杂草生长速度快,不仅影响美观,也给居民休闲散步带来不便。为改善辖区人居环境,志愿者们深入小区内,进行“地毯式”清理整治,逐一排查绿化带卫生死角,对其中的枯枝、落叶、白色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,做到深度清洁绿化带,为居民提供绿色宜居、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,使社区居住环境显著提升。
“我在这个小区住了二十多年了,小区一直没有物业,这几年在社区的带动下,党员群众都参与到小区的环境卫生中,小区环境明显好了,现在走在小区里心里可亮堂了。”三里街小区居民张云看着小区环境整治后的变化由衷地赞叹道。
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,让辖区企业、居民进一步明确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,自觉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活动中来。下一步,龙津桥社区将始终坚持宣传“生态环保”理念,将其融入日常工作活动中,为小区、为居民、为社区健康发展注入绿色能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