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您这血压控制得不错,平时还是要少盐少油,多走动哈!”近日,张母桥镇林业村乡村医生汪思斌带着便携血压仪,又一次敲开了村民家的门。这是林业村以“健康服务”为支点,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。
明亮的堂屋里,74岁的陶大爷挽着袖子,正配合着村医量血压,桌上的设备屏幕亮着,暖光把屋子衬得格外温馨——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后,像他这样的留守老人,不用再奔波几公里去镇卫生院,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基础诊疗。“以前怕生病、不敢生病,现在小汪常来,我们心里踏实多了!”陶大爷笑着说。
从诊室到农家院,汪思斌的“移动诊疗台”就支在村民的餐桌上:一台便携血压仪、一部登记健康数据的手机,再加几句接地气的叮嘱,便把健康服务递到了老人手边。而这背后,正是林业村在乡村振兴中“兜住健康底线”的实践——通过家庭医生签约、定期上门服务,不仅减少了老人因病返贫的风险,更让在外务工的子女能安心打拼,为村里的产业发展留足了人力底气。
“既然签了约,就要担起责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在的医疗服务,守护好他们的健康,就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一环。”汪思斌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,除了日常测血压,他还会定期跟踪老人的慢性病情况,遇上身体不适的,第一时间帮忙联系转诊。如今在林业村,“家庭医生上门”已成常态,健康服务的“毛细血管”通到了每家每户,既暖了老人的心,也为村庄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健康根基。
桌上的玻璃转盘还摆着刚沏的热茶,窗外的阳光裹着农家小院的烟火气——在林业村,家庭医生的脚步声,是健康的信号,更是乡村振兴里最温情的注脚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