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茶镇,素有“舒城南大门”之称,地处大别山东麓余脉,六安、合肥、安庆三市结合部,辖12个行政村,1个街道居委会,284个村民组,3.5万人,总面积78.4平方公里。镇党委下设28个支部,其中镇直单位和村街党支部17个,非公党支部11个,现有党员1293人。
近年来,该镇以党建为引领,以毛主席视察舒茶的红色人文优势,和“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”的绿色茶产业优势为依托,以“红色传承、绿色发展”为主基调,拟定“全域环保、全域生态、全域旅游、全域民生”的发展方向,致力打造“合肥后花园的精品园、舒城经开区的配套园、百万龙舒人的服务园、长三角地区的康养园”,构建“红绿交融”的茶旅融合发展体系,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目标。
党建引领,上下联动谋全局。以茶旅融合发展体系建设为目标,镇党委与上片适宜种茶的7个村级党组织联合制定茶旅融合发展体系建设五年规划,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特色定位,从茶产业发展规模、茶旅融合发展方向、特色茶产品打造、提升产业附加值等方面,对全镇茶旅融合发展体系进行细化分析、量化达标。
项目支撑,点面结合齐开花。以创建AAAA级舒茶人民公社景区为核心,以天子寨风景区、大小岩瀑布、圈圈地球营地、茶源故里云谷茶境等景点为配套。在舒茶人民公社景区核心区,实施彩虹车道、登山步道、25000株映山红基地、百年党史长廊、廉洁长廊、茶文化广场、主门景、九一六茶舍、五大观景台、生态停车场、旅游公厕等基础和配套项目。在天子寨风景区,实施景区形象大门、旅游彩虹车道、仿古长城、运兵密道、玻璃桥、高空旱滑、曹操铜像、生态停车场等项目。在圈圈地球营地,实施茶叶采摘体验基地、茶叶制作体验车间、大锅台、帐篷营地、高空水滑道等项目。在茶源故里——云谷茶境民宿集群项目区,实施2000亩油菜花海基地、旅游循环彩虹车道、停车场、登山步道等项目。
盘活资产,壮大经济拓渠道。以该镇石塘村为例,目前茶产业基地规模达1400亩、年产值达1.2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——古尖香茶场,通过租赁占地3亩多的村集体闲置老预制厂建立茶叶加工车间,扭转村集体150多亩闲置茶山建立名优茶生产和采摘体验基地,租赁占地3亩多的村集体闲置老砖厂建立徽茶集群项目——综合办公楼,实现茶旅产业蓬勃发展,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13万元;该村招引项目——海联旅行社,通过扭转向阳山近百亩村集体闲置茶园建立采摘体验基地,租赁村集体闲置老茶厂车间建立茶叶机械展示和炒茶体验项目,租赁村集体闲置老瓦厂建立大锅台、农家乐、露营基地等项目,租赁闲置老村部建立茶旅配套项目等,实现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,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2万元;同时,正在实施资产重组的归耕园田园综合体项目,通过租赁村集体闲置小学建立融会议接待、餐饮、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体,实现茶旅项目多元化发展。
带动就业,茶旅融合促增收。全镇先后选育国家级茶树良种3个、省级茶树良种1个,其中国家级茶树良种“舒茶早”在全国推广应用达300多万亩。建立以九一六茶园为核心,二古尖、天子寨、大小岩等为节点的四大茶区,现有茶园1.2万亩,年产舒城小兰花系列产品360吨,其中名优茶330吨,年产值0.95亿元,茶区茶农5500户,户均茶叶收入1.73万元,三产融合收入2.25亿元。“龙舒九一六”“绿观英”牌系列名优茶在全国各类茶业赛事中屡获殊荣,成为知名品牌。舒茶人民公社景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,茶旅综合收入2.7亿元,带动群众就业2000人,带动人均年增收2500元。
红绿交融,声誉彰显结硕果。一是弘扬红色文化精神。将《站在舒茶望北京》《毛主席来到咱舒茶》等红歌广泛传播,广为传唱;收集并展示纪录毛主席视察舒茶有关史实的1958年10月4日版《人民日报》和纪录舒茶茶业发展情况的纪录片《舒茶公社茶满坡》;开展“舒茶人民公社景区史料征集”“映山红工程”等三年行动,建立人民公社陈列馆、人民公社石器园、茶文化广场、红日照舒茶主题广场、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园等一批场馆,传承和弘扬红色历史;二是承办不少重大活动。包括全国青少年夏令营、六安山水旅游文化节、开茶节、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等市级以上活动近10次;三是获得诸多重量级荣誉。如全国“一村一品”(茶叶类)专业示范乡镇、建党百年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线路、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、安徽省首届十大最美茶旅线路、安徽省首届美丽茶镇、安徽省第二批优秀旅游乡镇、全省美丽宜居百强乡镇、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镇、安徽省生态振兴试点镇、省研学游基地等荣誉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