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舒城县乡村党组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展播

舒城县干汊河镇大院村:“三个一”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

发布时间:2024-11-25 来源: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 阅读次数: 【字体大小:

大院村位于舒城县干汊河镇西部,距镇政府约5公里,距县城约10公里,东北连接柏林乡,西北与棠树乡接壤,属干汊河镇较偏远的岗区村之一。全村辖14个村民组,572户1912人,总面积4.9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2248亩,水域面积400亩,共有中共党员57人,村民代表38人。

近年来,该村紧紧围绕“提升农民文明素质、提高农村文明程度”目标,试点先行,示范带动。“围绕“一支队伍、一纸约定、一张榜单”评定“六好村民组”(“敬老爱亲好、勤奋创业好、卫生生态好、诚信守法好、好学重教好、邻里和谐好”),推动乡风文明建设。截至目前有6个村民组获评“六好村民组”、52户获评“十星级文明户”,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。

“一支队伍”领自治。通过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班子、中心组长和成立网格化信息员,打造了一支乡村治理的有力队伍。目前,全村4名村“两委”干部,平均年龄在42岁以下,均为大专以上学历。将原先14个村民小组整合成为9个中心组,吸纳退休干部、退伍军人和老党员等成立网格员队伍,共计配有网格员22人,形成了“村党支部—党小组(村民小组)—党员联系户(网格)”三级组织架构的乡村治理新格局。

“一纸约定”促德治。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,广泛征求广大村民的建议,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,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,采取“一事一策”制定村规民约具体条款和婚丧嫁娶具体规定,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、表决通过,最终形成包含乡风文明、传统美德、移风易俗等方面内容的《村规民约》。该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吸纳退休人员、退役军人、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组成志愿服务队伍,举办文艺汇演、屋场会等多种形式宣讲22余场次。同时,通过开设村级微信公众号、宣传栏张贴、主干道墙绘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,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在引领村民道德风尚中的作用。

“一个体系”强法治。以“法律进乡村”为抓手,争取县、乡扶持,联动打造乡村普法阵地,实现了村级法治文化阵地与党建阵地、群众文化礼堂等的合力共建。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”,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与乡村法治一体化。同时,成立了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、乡村理事会,通过设置“红黑”榜单,激励与约束并行,让群众不再“抱起手”当旁观者。通过培育选树家庭美德、社会公德、个人品德等先进典型,颁发证书、积分制奖励生活物品等系列活动,传递着正能量,形成了移风易俗、邻里和谐的文明新风尚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